名人字畫印章圖

  • 圖片0
  • 圖片1
  • 圖片2
  • 圖片3
  • 圖片4
  • 圖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百度新首頁
取消

我們不妨再來辨析上述的那些旁證,究竟能起什么樣的作用。
仍從印章說起,歷代的書畫作者、收藏者,他們所用的印章,并無規律可循,因而無從知道他們一生所用于書畫的印章,是只限于某樣某式、某種文字、某種篆法的哪幾方,從而可以憑此為準的。北宋米芾曾說明過他以某幾方的印章用于他所藏的某一等的書畫上,但是,他又說還參用其他文字印的有百方。還有一類可以知道一種印文只有一方的,如歷代皇帝的印章(但南宋高宗的紹興小印,卻不止一方)以及明項子京的“天籟閣”等印。此外,同印文,同一篆法,同一尺寸,同是白文或朱文而只有極為微細出入的印章,也是數見不鮮的。不但私人的名章,就連明黔寧王的印,同一印文的也不止一方。這種現象,從元到清,大都是如此。文微明的那方印文半邊大半邊小的“文印微明”印,大同小異的就不止方?!昂馍健敝煳挠?,出入細微的又何止一方

朱耷的“八大山人”白文印,“何園”朱文印,似是而非的也不止對。沈石田的“白石翁”“啟”“石田”等印,尤為紛亂,已到了不可究詰的地步。翁方綱考證趙孟頫的那方上面碰彎了邊的“趙氏子昂”朱文印才是真的,趙孟頫活到69歲,書畫的生涯超過了他生命的一半以上,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卻只準許他有一方這一印文的印章?而與此印文相同,尺寸、篆法僅有毫厘之差的,卻也并不是不真的呀!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對于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絹和紙的鑒別是鑒定書畫又一途徑。根據和國學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畫和戰國楚墓帛畫以及稍晚時候的馬王礁漢墓帛畫,均是畫在較細密的單絲織成的,至今為止未見用雙絲絹的(即經線是雙絲,緯線是單絲織成絹)。五代到南宋時期的絹,較前代有了發展和變化。從表面來看,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形式。這種雙絲絹的經線是每兩根絲為一組,每兩組之間約有一根絲的空隙,緯線是單絲。元代的絹總的說來比宋絹顯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絹細密潔白,并且還呈現出稀松的狀態。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于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托上紙然后再進行書畫創作。紙的質料是判斷書畫年代的又一標準。漢、晉古紙,所見都是用麻料,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魚網等廢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苧麻。它的特點是纖維較粗,所以也難以作得精細,它無光、無毛、纖維束成圓形,有時見木素。

謝稚柳
先生工詩文,能書法,擅山水、花鳥,亦偶作人物,尤精書畫鑒定,與張珩并稱“北張南謝”。謝先生早年學畫,又與張大千一起對敦煌壁畫進行了長期的研究,這使他準確地把握了唐宋以來中國書畫主流風格的淵源流變,由此確立了以風格流派斷代,辨偽的方法。正如他本人所說“切實的辦法是,認識從一家開始,而后從一家的流派淵源等關系方面漸次地擴展”。雖然他也不忽視對相關文獻的印證,但卻更看重書畫藝術的本體,如作品的意境,格調、筆法、墨法、造型和畫面布局等特征,即
重視書畫本身的體貌精神

此種鑒定方法對鑒定者本身的書畫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謝稚柳因其本人具有較高的書畫創作能力和聰穎的鑒定才智,使其成為這一鑒定方法中的巨擘。謝先生對傳世有名的王羲之《游目帖》的鑒定,可作一例子。對于此帖,拋開所有的旁證迷惑,僅僅從其筆勢與形體來看,已具有元代趙孟頫的風格,所以它不是唐宋勾填本,而是元人的手筆。這一鑒別結果,正是基于對《游目帖》的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的比較中得出的。謝先生的鑒定理念,他的《水墨畫》和《鑒余雜稿》二書有詳細記述。

徐邦達
先生幼年即接觸大量古今書畫,14歲開始習畫,從蘇州老畫師李醉石學習繪畫,從趙時楓學習古書畫鑒定知識。后入當時海上書法家、畫家,鑒賞家吳湖帆先生之門,書畫與鑒賞能力日進,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鑒古書畫于江南。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書畫鑒定研究工作。在長期書畫鑒定活動中,徐先生逐漸形成了高度重視書畫本身的筆墨,題跋、歷代書畫著錄、印章、紙絹、裝潢形式等因素以及相關文獻的考據與實證,實行鑒考結合,絕不允許“模糊度”,與啟功先生提倡的“書畫鑒定中要有模糊度”恰恰相悖,體現出徐先生追求鑒定科學性的學術取向。他的鑒定方法具有如下明顯的特色:一是在鑒定中建立可供參考比較的

北京聚寶薈藝術品鑒定中心為你提供的“名人字畫印章圖”詳細介紹
在線留言

*詳情

*聯系

*手機

推薦信息

國畫/書法>當代國畫>名人字畫印章
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觸屏版 電腦版
@2009-2023 京ICP證100626
狼群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