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清代篆刻字畫大師——趙之謙

  • 圖片0
  • 圖片1
1/2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百度新首頁
取消

一線拍行藏品征集 同號

中國的篆刻源遠流長,遠可溯及春秋戰國時期的璽印。不過,當時的璽印主要用于憑證,而真正當篆刻作為一門藝術,并與書畫相結合時,則是在宋元文人參加治印以后,趙孟頫一開文人治印之風。到王冕創用花乳石為印材。由此,篆刻藝術發展起來,從而分宗立派,名家輩出。

到清代期間,印壇主要分為兩派,以丁敬為首的“浙派”,下啟“西泠八家”;而“皖派”是鄧石如,下啟吳讓之等。趙之謙生活的時代,正處于浙派末流支配全國印壇,皖派中鄧、吳相繼崛起之際。趙之謙原學浙派,后由浙入皖,進而遠追周秦以來金石碑版造像等古物文字,并結合書畫的方法刻印,漸漸地,躍然于兩宗法門之外,形成立的風格。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是清代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 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對后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立者貴,天地,多人說總盡,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精通于書畫篆刻,他的書風屬于鄧完白、包慎伯、吳讓之一路,由包氏的執筆法學習北碑。他的篆隸有他特的光芒。他的天分厚,而又夠加以發揚光大,所以產生出極富現代氣息的作品。這一點,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當時的人卻對他未能充分理解。其篆隸作品,有時雖然有些滲墨現象,但其銳利的筆鋒所表現出來的美妙感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書法理論影響下,清朝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天才----趙之謙,各種書體都涉獵且留下了為數眾多的作品。以行書作品為例來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的一種不同于傳統行草書的剛毅不屈和雄渾奇崛。行草比較容易引起情緒的激動,但趙之謙卻能將篆、隸、楷等書體的凝重融于這種飄逸灑脫的行草書之中,其中仍可窺見趙氏本人內在的情愫、精神。

從藝術市場表現看,趙之謙的繪畫作品價位書法,花卉的之作價位一般較高。由于他的人物和山水畫作較少,所以價格也會適當偏高一些。趙之謙的書畫作品代表了中國近代書畫的一個高水平。他英年早逝(卒時僅56歲),再加上在官場混跡多年,所以傳世的繪畫作品并不多見。

河南胥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你提供的“清代篆刻字畫大師——趙之謙”詳細介紹
在線留言

*詳情

*聯系

*手機

胥藏文化信息

VIP推薦信息

熱門搜索

國畫/書法>篆刻作品>清代篆刻字畫
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觸屏版 電腦版
@2009-2023 京ICP證100626
狼群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