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洋幣歷史背景

  • 圖片0
  • 圖片1
  • 圖片2
  • 圖片3
  • 圖片4
  • 圖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百度新首頁
取消

鷹洋幣歷史背景
鷹洋幣歷史背景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了墨西哥,并于1535年在美洲設立了包括墨西哥與美國南部總共450萬平方公里的個總督轄區,稱之為“新西班牙總督區”。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后,曾試圖使用西班牙銀幣。但是,他們很快發現,西班牙銀幣完全不能滿足這個龐大的殖民地的需求。同時,為了便于把殖民地的貴金屬運往宗主國,西班牙王室決定在殖民地設立造幣廠。1535年,根據西班牙國王卡洛斯5世(Carlos V)的旨令,新西班牙總督區在征服者科爾特斯宅邸附近(現墨西哥城市中心憲法廣場西側)建立了美洲家造幣廠。由于當時主要鑄造銀幣,因此,開采和提煉的銀子越來越多,鑄幣業一度成為當時有活力的產業。
到16世紀中期,墨西哥的白銀使用量已占全世界耗銀總量的三分之一,大部份鑄成銀幣,在西班牙的殖民地發行,用作國際貿易支付,或運回宗主國。16世紀末,墨西哥境內已經有幾十家造幣廠。在不到3個世紀里,共鑄造了20億比索的金幣與銀幣。造幣工業鞏固了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經濟,為西班牙注入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1536年,墨西哥鑄造、發行的銀幣命名為“卡洛斯與胡安娜”,與西班牙銀幣完全同質同價,印記也相似,只是略厚一些,并在幣面上打上“M”的標記。直到現在,還是墨西哥各種硬幣的統一標記。當時,盡管造幣工藝講究,但是手段落后。這一標記是用鎯頭手工打上去的。1569年,墨西哥城的造幣廠搬到現今國家宮的北側。到17世紀中葉為止,墨西哥造幣廠一直鑄造新西班牙總督區通用的銀幣。1675年,才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2世批準鑄造面值為1、2、4、8盾的金幣。18世紀初,歐洲發明了一次成型的造幣機。西班牙波旁王朝費利佩5世決定把這種的造幣技術引進到新西班牙總督區。墨西哥造幣廠采用技術后,很快造出了8、4、2、1、0.5里亞爾的金幣(當時西班牙與美洲殖民地通用的貨幣單位,約合1/4比塞塔)。由于圖案上是大力神柱子框起來的新大陸與舊大陸,另一面是西班牙,因此,這套金幣被稱作“科盧姆納里亞”(Columnaria),意為“圓柱幣”。其質量、工藝、成色堪稱,是世界上好的硬幣,被接受為支付手段。墨西哥鑄造的這些金幣,是早的世界通貨。
1732年,在過去的主教街啟用新的造幣廠大樓。這條街因此改名為“拉莫內達”(La Moneda, 意為“錢幣街”),如今成為國立文化博物館的一部分。18世紀到19世紀,墨西哥鑄造的8里亞爾的銀幣大量流傳到印度、日本,主要是中國市場等遠東國家,以及北美英屬殖民地,被選為美國銀美元的本位貨幣。由于邊緣壓印花邊,被稱作“西班牙花邊銀元”。直到1857年,美國、加拿大(到1858年)的造幣廠還一直采用墨西哥銀幣的印模鑄幣,波多黎各使用到1895年?,F在,有些美國人,尤其是西部人,還常常習慣地沿用當年對墨西哥銀幣的俗稱“比特”(即1里亞爾)。

廣州文德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為你提供的“鷹洋幣歷史背景”詳細介紹
在線留言

*詳情

*聯系

*手機

鷹洋幣歷史背景信息

VIP推薦信息

熱門搜索

古幣/紙幣>外國硬幣>鷹洋幣歷史背
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觸屏版 電腦版
@2009-2023 京ICP證100626
狼群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