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式古典園林式庭院設計

  • 圖片0
  • 圖片1
  • 圖片2
  • 圖片3
  • 圖片4
  • 圖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百度新首頁
取消

隨著私家古典園林的公共化和景區化,這些名園每日都能吸引國內外諸多的游客。也有學者疾呼這樣的參觀形式是否有悖于園林中文人氣質的延續,是否應該作為一種博物館展品的形式來妥善保存。相關遺產保護的諸問題并非本文中試圖要解決的,但這種針對“體驗”所引發的討論事實上帶來了另一種更為重要的思考,即我們如何在當下來游覽古典園林。

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提到了園林與蘇州城市生活的關系,“獅子林和拙政園,皆為郡中名勝。每當春二三月,桃花齊放,菜花又開,合城士女出游,宛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也?!逼胀ù蟊姳晃齺淼綀@林,正是因為它們是“園林”,是這個地區名勝的一部分,到這里比去遠處的名山(蘇州郊外的西山、東山)更為容易,慕名而來,一睹建筑與竹木山石??梢匀ァ岸嗥媸?,陰洞典奧”的獅子林,還可以走訪“聚奇石為十二峰”的留園。從這便可見,那時的游人把園林作為季節性出游習俗的場所,這些園子的價值在于提供了感官上的愉悅,并不在乎是不是重要的文化之地。更有園主陳設珍禽異卉、彝鼎圖書,更是為了吸引參觀人,有助于旅游熱點和奇觀的安排。



蘇州滄浪亭

園林并不是幸存下來,而是保存下來。和傳統古建筑一樣,園林中的建筑與景觀也是經歷了反復的修建。我們很難用一個時間點來定義某個園林的場景。和園林有關的諸多文獻總是按照各自的時間場域,實時地記述著園林的具體情況,這并非西方傳統史學中與時空觀念密切聯系的黑格爾(或康德)的討論??侣筛瘢–raig Clunas)曾說過,“沒有任何一處明代園林景觀以其初始的形式留存下來?!睖胬送乃稳颂K舜欽到清人宋葷反復易主,藝圃從 1560 年代袁祖庚的城市山林到文震孟的藥圃,終到姜實節的藝圃。園名、園址、空間,它們是在不斷地甄別、揣度中的模糊不清中品味。正如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之言,“存留的形式變成了存留之物的內容”?!爸刈x”一詞的意味便在于不斷地去疊加它們的意義和內容,一種時間上的延續。

蘇州的城市身份使得古典園林不單單只是一種文學的載體,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旅游熱潮,它們也是享樂主義歷史的見證。作為當下的體驗,應讓那些與傳統園林有關的典故和文化內容不只是一種匆匆而過的旁白,而是和體驗者的感官形式互相交融。園林中的一扇月亮門或是半掩著的木窗,便會讓人聯想到杜甫所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或是謝靈運的名句:“羅層崖于戶里,列鏡瀾于窗前”,一種時間和空間的體驗過程。歷史性的脈絡在文中將不再是主角,而是將視角回到歷史文獻和現場中那些細節和觸發情緒的關鍵點。嘗試一種將遺產面向公共開放的體驗性書寫的可能性。

Ⅱ. 體驗感

或循池走,倚石而歌,瑯瑯震屋壁,與泉聲相唱和也。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作為觀者的我們似乎都是園林歷史劇作中的陌生人。我們臨近,但是又那么的匆忙,試圖在短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有效知識。這種文化意義出現在文獻和導覽詞中,當我們來到園林的場景中,它們如何與我們的知覺產生聯系,則是當下面臨園林觀賞和體驗的重要之處。

近代的科學制圖學(平面圖)和攝影術為代表的“客觀視覺”似乎給園林體驗賦予了穩定的空間深度和尺度。留存在繪畫和文學中的彈性(也可以指向馮仕達老師所稱的非透視效果)似乎被淡化了,包括擁有著浩瀚文獻和圖像的蘇州古典園林。



怡園曲廊視線景象,葉雨儀繪。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來形容山水畫的境界,作為表達繪畫的語詞同樣被用作表達園林空間深遠的視覺意象,如“深奧”“陰翳”“浩淼”等等。計成在《園冶》中記錄的多是造園之法,此法并非只針對某個園林,而是表述和再現一種山水間感受的情態?!吧綐菓{遠,縱目皆然”中主體視覺和樓宇高度的關系,“板壁???,隱出之別壺天地。亭臺影罅,樓閣虛鄰。絕處猶開,低方忽上”描述了空間的虛實對于主體在高低體驗上的差異。在有關蘇州園林的圖文中,宋人蘇舜欽記滄浪亭“翠玲瓏”有云,“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迸c現在的翠玲瓏仍然有著相似的感受。清人陳栩在《游留園感懷詩》中有云:“小亭臨水綺窗開,鏡面波光絕點埃?!卞X大昕記蘇州寒碧莊(留園)之名有云,“竹色清寒,波光澄碧?!?br />


留園植物的遮擋模糊了左右的方向,照片與畫來自徐靈杰。

清人達桂在《網師園記》中寫道:“或循池走,倚石而歌,瑯瑯震屋壁,與泉聲相唱和也?!鄙踔翉囊恍╆P于園林的繪畫中,也能夠讓我們在園林游覽中獲得一種從詩句到在地的移情(empathy)。

Ⅲ. 雙向曲回

園林并不是幸存下來,而是保存下來。和傳統古建筑一樣,園林中的建筑與景觀,也是經歷了反復的修建。

《園冶》有云,“深奧曲折,通前達后,全在斯半間中,生出幻境也?!边@里談到了園林中路徑的曲折,它不只是連接了前后的方位,在行走的過程中會有不一樣的情景出現。走在怡園的這條曲廊上,隨著步伐逐漸前進,身體的方向跟著廊的曲折不斷發生著變化,左邊幾乎五步一景,而從漏窗往外看,能看到近處同一假山的不同面向,同時也片段性地看到了內院的全景。景包廊,亦是廊包景,它盡可能增大我們與景的接觸面積,在不經意間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景致。滄浪亭南部沿河處也有一雙廊,其不僅在平面上有曲折變化,兩側地面高度上也有著差別。兩側行人,透過中間的漏窗,一會兒能互相對望,一會兒便不見蹤跡,低窗可見園外河水,高窗則轉移視線回望園內假山。

有一詩句題寫在拙政園的梅亭處,以描寫其窗之觀景:“日氣初高霧色降,青山冪歷映船窗?!贝巴獾木爸聲诓煌臍夂驐l件下發生變化,“冪歷”體現了不同空間層次的疊加。清人吳嘉洤在《游寒碧莊(留園)》寫道:“不見窗前有落花,卻看池上吹飛絮?!弊髡卟⒉恢苯诱f(建筑的)窗和水面的關系,而是借助植物落和飛的動態來表現。青年藝術家徐靈杰回想起,并記下了在留園“活潑坡地”西處的一次經歷,并用繪畫形式進行了表達。



獅子林九獅峰小院西側的一道海棠門上刻有“探幽”二字。

“10月23日的上午,天氣晴朗,早上八點太陽光由溫和不知不覺地變得濃烈。行走在假山的光影之間,視覺比觸覺、冷熱感覺、嗅覺等更能感受到明暗的變化——暴露在陽光下,視野中有暗部時總是不適的。在投射在植物下的暗部行走不全是平穩的狀態,一縷縷的陽光從不規則形狀的遮擋間穿過,刺激放松戒備的眼睛。從濃密的植物深處走向向陽的東側,陽光逐漸由零散變成大塊干凈的樣子。

“在返回的途中,遠處墻體的距離感減弱,我甚至誤以為這是假山邊緣,當我走到后面發現真正后的路時,那條被隱藏的路又拉伸了墻體的距離感。是什么讓我產生了這種誤判?是強烈的光線嗎?轉折路徑外圍有一棵樹,樹后是外圍的墻體,從東面打來的光線把視野中的內容干凈地分為亮部和暗部,關注點更多會在形狀整齊而零散的光線上,拉近遠處的植物,因為眼睛在光線充足的狀態對綠色和黃色光是敏感的。綠色的固有色將遠處和近處的植物連在一起,遠處樹大面積的黃綠色受光面非常吸引眼睛,從而拉近了距離。



蘇州拙政園

“走到了大的青楓樹下,光影在地上形成的圖案模糊了垂直和水平間的關系,也分不清楚左拐還是右拐。左右兩側和前方都有遮擋物,不規則形狀的光線淡化了它們之間的轉折關系,即交界處。強烈的光線模糊了邊界,同時強調了上方樹葉的形狀。位于西側植物的遮擋制造了暗處,加強左右兩邊的對稱性,影響了判斷?!?br />
這番生動的體驗讓人想起了明人屠隆在無錫寄暢園中的感受,“間至山窮水盡處,謂無可復通道,忽折而別開一徑,景物嚴然?!币约扒迦藙⑺≡诹魣@所記:“石磴崎嶇徑自轉,參差進退兩逢迎?!杯h境的參與使得園林的體驗變得豐富,一些日常的判斷也變得難以琢磨。這恰恰表明了園林多樣的情態,也提醒了游觀者需要敏銳的觀察。



無錫寄暢園

多種材料間的類比,圖像、詩文、攝影、在地,甚至是記憶,這里不斷豐富其自身的“觀念堆積物”。正如清人蔣和在《畫學雜論》中所云,“游觀山水,見造化真景,可以入畫。布置落筆,有剪裁,得遠近回環映帶之致?!眻@林的觀賞就像一次想象力的實踐。這似乎暗示了園林的游觀并不能依靠地圖或是笛卡爾的空間體系。這種在地性的書寫也似乎指向了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的“游覽與圖認”(touring and mapping)概念。園林的游觀正是在于書寫和現實的異同,正如《園冶》所暗示的,園林的書寫本身就是開放的,它能指涉我們當下的共通體驗。除了自古的詩文所暗示的體驗外,我們在現場所獲得的新感受,也將實存客觀的、典故性的或技術層面的園林

蘇州匠欣亭景觀營造有限公司為你提供的“蘇州中式古典園林式庭院設計”詳細介紹
在線留言

*詳情

*聯系

*手機

推薦信息

蘇州園林景觀>蘇州庭院水景>蘇州中式古典
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觸屏版 電腦版
@2009-2023 京ICP證100626
狼群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