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乃至世界規模大的佛教美術出版物《佛教畫藏》

  • 圖片0
  • 圖片1
  • 圖片2
  • 圖片3
  • 圖片4
  • 圖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百度新首頁
取消

一、文化、宗教、藝術界人物聯袂掛帥,合著文化熱點話題
趙樸初題寫書名、序言;
季羨林作序;
張仃、常任俠任美術部顧問;
吳立民、李家振任宗教顧問;
古干主編;
霍沄風為書柜題寫“佛”字;
特邀國內藝術家、文學家、史學家、佛學家等80多位,皆是當今中國文化、藝術界人物,加上編輯、考證、審讀、出版、制作等70多人通力合作長達6年之久,奠定《佛教畫藏》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熱點論述。
時值季羨林老人96歲生日,對全社會的隆重獻禮!

參編人員具體職稱如下:

名譽主編、書名題詞:趙樸初
趙樸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藏語系佛學院顧問,中國宗教和平,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委、民進中央參議主任、副、名譽,全國政協六、七、八、九屆副。的愛國宗教。

名譽主編、序言:季羨林
季羨林(1911— ),山東省清平縣人。學者、語言學家、教授。
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
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1946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
1956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范圍之廣,國內外。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中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系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

主編:古干
古干(1942— ),竹林居士,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書畫學會會長,世界書法家協會榮譽顧問。擅長繪畫、書法、書籍裝幀。
1987年應邀赴西德波恩大學、漢堡美術學院講學。1999年6月,英國戴安娜家族博物館舉辦古干作品收藏展示。1999年,英國制作古干作品一套10張印刷品銷售,銷量僅次于馬蒂斯。其書畫作品被大英博物館、科隆遠東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收藏。

書柜題字:霍沄風
霍沄風(1936— ),陜西人。書法家,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客座副教授。作品被收入《世界當代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國藝術院書法家,被譽為“當代中國張黑女字人”。

顧問:
吳立民(1927— ):號吳明,法名信如。祖籍湖北陽新。曾任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協秘書長、省政協文史主任、船山學社社長等職,現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日友好協會理事、中國茶禪學會秘書長。
李家振:教授,佛學家、佛教研究所副所長。張仃(1917— ):遼寧人。
1932年就學于北平藝術??茖W校國畫系。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1946年后任東北畫報社總編輯。1949年初,負責開國大典和政協會議的美術設計工作,領導設計了國徵和新中國批紀念郵票,此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實用美術系主任。1980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理事長、黃賓虹研究會會長,《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顧問,當代中國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
常任俠(1904—1996):安徽人。中國畫家、中央美院教授。
曾任中英庚款基金藝術考古研究員、國立藝專教授、中大文學院講師、印度國際大學教授、擔任華僑事務委員、全國歸僑聯合會常委、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中國根藝學會名譽等。

繪畫:
晁錫弟:畫家、中國美協會員、首都美術記者協會副會長、北京日報畫院特邀畫師、山東青年畫院顧問
袁 輝:畫家、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周 申:畫家、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美協會員
馬增千:畫家、山西美術家協會理事、山西美院特聘畫師
參加繪畫的還有:胡劭長、于紹文、于魯俊、許震凱、張弘、杜春生、徐正等都是國內畫家,省級或美協會員、教授。

二、 規模、卷帙浩繁、詳盡備述,改寫文化藝術界新出版規模

300多萬文字;
2000多個故事,涉及佛教及相關人物18000多人;
30000多幅精美白描圖畫,故事內容總量超過敦煌壁畫,連接起來總長度超過6000米,是中國佛教出版史和美術出版史上較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出版;
全書共分為:《佛部》、《禪部》、《護法部》、《經部》、《居士部》、《羅漢部》、《名勝部》、《菩薩部》、《僧部》、《寓言部》等共10部,42個篇目,91本,取佛教中的寓意“9”和“1”是數字的兩極大和“九九歸一”之意。每一篇目按人物或名稱或地點細分為若干篇章,每個篇章中又分為若干小節。針對每一節,文章從故事的起源、發展、高潮、結束等都作了十分詳細、完整的講述。
《佛教畫藏》從整體到部分,從宏觀到微觀將佛教的全部知識與宗旨一一備述、詳盡全陳,包含了中國漢傳佛教正史的全部內容。

三、 故事經典、圖文出塵、史料,構成文化藝術界新主流珍品

本書的所有文字內容均來自史料或者館藏善本的精譯,很多內容是佛教研究歷經多年的考證出版的,糾正佛教流傳中謬誤300多處,解答500多個佛教爭議問題,可以說是對社會傳的諸多傳說的一次校正和,是“糾流傳野史之謬誤,補教傳正史之遺闕”的行為;圖畫均出自國內畫家、佛學研究之手,畫幅俊美而珍貴,既立根于佛教本意,又出塵于世俗文化,達到文章與圖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佛的世界就是佛畫的世界,佛畫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絕妙境界。
全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讀者展現了佛教宗義的博大精深。通過簡潔、精練的白話文和栩栩如生、美侖美奐的線條圖,使讀者能夠在輕松閱讀佛學知識的同時欣賞國內近百位畫家的絕妙手筆,可從語言和圖畫的表現力上得到佛宗的真義,證量充足。這在國內、國外都是的創新。

四、 工藝、材質、佛理盡現,呈文化宗教界新收藏

全書工藝考究,突破傳統佛教出版物的設計理念,以進一步深入體現佛理和宗義為出發點,用佛衣紅為帔、佛飾銀為帶將《佛教畫藏》四字和掌托出。寓意佛教中“九九歸一”、“大圓滿”和“佛法無量”等。大膽使用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嘗試過的反折向無線脊精裝,這是一次圖書裝幀的!
內文紙采用紙張,、輕便、典雅而質感,是的紙中佳品。
封面是采用漢、藏佛教的主流色——淀砂佛衣紅而精心訂制而成,不僅理念上盡現佛教宗義,而且柔韌輕便、久不褪色!
封面上一條緩緩的河水一樣的燙銀象征佛量無垠、生生不息。采用的是藏傳佛教中非常珍貴的佛飾亮銀。
打開封面,盡現于前的是滿目金黃,象征著佛教中僧服金色,華貴而不失莊嚴、神圣而不失佛理!

五、 名家贊言
繪造佛像,有依據,有量度,有意境,有誠心,有神悟,有證量……心美如畫,畫美如心,心心相印,心畫如一。
——趙樸初

(《佛教畫藏》的出版)實能濟西方文化之窮,并使東方文化為人類造福,為人類未來造福,使人類免于災難,其意義不可說不大矣!
——季羨林

附:趙樸初、季羨林作序言

趙樸初前言
《佛教畫藏》系列叢書總序

無相是佛法的究竟義,有相是佛法的方便道。修證佛法,理解佛教,弘揚佛教文化,由有相到無相,由方便般若而證實相般若。從金剛般若即法界的本體上說,當然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這只是般若空的一面。從理趣般若即法界的現象上說,又是六大無礙常瑜伽,四曼相即各不離,三十二相八十好,有花有月有樓臺。萬德莊嚴,萬象宛然,這又是般若不空的一面??斩豢?,不空而空,有相而無相,無相而有相,方是般若的究竟,佛法的圓滿具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的世界可以說是佛畫的世界,佛畫的世界也可以說是佛的世界。
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文化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佛教的建筑、雕塑、書法、繪畫、圖飾、佛像、工藝等等美術領域,形成了別開生面樹一幟的藝術。佛教美術是和佛教的教義緊密聯系結合在一起的。佛像都是表法的,佛教教義的真諦,就體現在佛教美術。所以懂得佛像,其手印、坐勢、法器、三昧耶,就可了知本尊佛像的法義和法門,所以繪造佛像,要求有依據,有量度,有意境,有誠心,有神悟,有證量,絲毫不能錯亂,塑佛即佛,繪天即天,唯心所造,相應無礙。過去繪畫造像者,不是一般的美工,而大都是大阿阇黎。佛的世界是重重無盡的,佛畫的世界也是重重無盡的。以我心的清凈世界去契合法界的華藏世界,則花花世界,葉葉如來,心美如畫,畫美如心,心在畫中,畫在心中,心心相印,心畫一如。其啟迪理想,開發智慧,陶冶情操,修養道德,也是重重無盡的。
為了更好地弘揚佛教文化,將佛教文化之主要內容繪制成連環圖畫,系統地、全面地介紹給一般讀者,使之體現生活,凈化心靈,以大眾化之形式,達到化大眾的目的,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爰是編輯出版《佛教畫藏》。本書兼顧到佛教知識和佛教美術的兩個層面,還盡可能使它圓融起來,可以從中一窺佛的世界,從而凈化美化自己的心靈,使自心之世界如同佛之世界,真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就是我們的宗旨和祈望,希望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愛好和隨喜。
?
季羨林前言

序 言

吾人正處于世紀之末,新世紀即將來臨,而五洲板蕩,戰亂頻仍,天災人禍,紛至沓來,此盡人皆知之事實,無法回避也。西方文化,造福人類垂數,佛典云:“功不唐捐”,其功決不能“唐捐”。然而今日人類面臨之災難幾無一不與西方文化有關,此亦為無可否認之事實,無法回避也。
然則人類將何去何從乎?
曰亦惟有弘揚東方文化而已。東方文化之精髓在于“”,人與自然,只能為友,而不能為敵?!皵场薄坝选倍种?,實即東西方文化根本區別之所在也。中國古代圣賢,實多主“”者。印度佛教,雖義理與中國頗有懸殊,夷考其實,實亦張皇“”之說者。日本宗教活動家池田大作先生指出,佛教之“依一”實涵“”之意。
韓國東國大學佛學教授吳亨根博士亦言:《大乘起信論》中之“色心一如”,以及中國僧肇大師“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之言,華嚴思想中之法界緣起說,皆含有“”之思想。如能弘揚此種思想,實能濟西方文化之窮,并使東方文化為人類造福,為人類未來造福,使人類免于破壞大自然之災難。其意義不可說不大矣。
古干先生主編之《佛教畫藏》,以圖畫形式弘揚佛教文化,實亦能起弘揚東方文化之作用,厥功甚偉,故樂為之序。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你提供的“中國乃至世界規模大的佛教美術出版物《佛教畫藏》”詳細介紹
在線留言

*產品

圖書佛教

*詳情

*聯系

*手機

佛教信息

VIP推薦信息

熱門搜索

北京圖書館加盟/繪本館加盟>中國乃至世界
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觸屏版 電腦版
@2009-2023 京ICP證100626
狼群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下载安装